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主力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管理挑战。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往往存在医疗与财务信息脱节、预算执行困难、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医院的运营效率,也导致了资金使用的不透明,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业财融合应运而生。所谓“业财融合”,即通过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紧密结合,确保财务管理与医院运营之间的高度协同与透明,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资金使用的精准控制以及决策的科学性。
以某公立医院为例,该医院在过去的运营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较为割裂。医疗服务的提供、资金的调配以及成本的核算等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财务部门通常只能根据业务部门提供的粗略数据进行预算和财务管理,这种单向的工作方式导致了医院财务决策的滞后性和准确性差,很多时候很难做到及时的资金调配和成本控制。
随着业财融合理念的引入,这一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医院通过建立一个集成化的管理平台,将医疗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系统深度对接,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流转。例如,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业务部门能够及时将患者的诊疗信息、所用药品、治疗设备及其他相关费用录入系统,财务部门则能够基于这些信息快速完成相关的费用核算和预算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医院能够更精准地掌握各项业务的成本构成,并实时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了无效或重复的资源浪费。
业财融合还促进了医院的决策透明度提升。财务信息与业务数据的结合,使得医院管理层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资金使用的状况。医院的运营成本、各科室的资金需求、以及医疗项目的盈利情况等信息可以实时汇总,帮助管理层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例如,医院可以根据各科室的盈利情况合理调整资源投入,优化诊疗项目,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业财融合不仅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还提升了医院的财务管理透明度。在过去,医院的财务数据往往是“闭塞”的,很多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相关管理人员。而通过业财融合,医院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实现了高度整合,使得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审计,从而避免了资金浪费和财务风险的发生。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业财融合不仅成为了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的关键,更是推动医院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通过深入实践,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发现,业财融合所带来的优势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它不仅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还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业财融合让医院的资金使用变得更加精细和精准。以某公立医院为例,过去该院的预算编制通常较为粗放,虽然可以保证医院日常运行,但对于一些项目的投入和支出往往没有做到精确控制。这种情况导致了部分资金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通过实施业财融合后,医院能够实时监控各个部门的支出情况,并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在特殊治疗项目中,医院能够精准地计算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成本,并基于患者的治疗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资金的最优配置。
业财融合大大提升了医院的绩效管理水平。过去,医院的绩效考核更多的是依赖传统的医疗服务量化指标,如床位利用率、门诊量等。虽然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一定的医院运营状况,但却忽略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通过业财融合,医院不仅能够考核医疗服务质量和数量,还能够将财务绩效纳入考核体系。例如,医院能够通过财务数据评估各个科室的运营效率、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盈利能力,从而为科室设置更具针对性和激励性的考核标准。这样的绩效管理模式更加科学,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
第三,业财融合推动了医院的财务风控能力的提升。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财务管理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往往无法有效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实施业财融合,医院可以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生成报告并推送给相关人员,帮助医院及时采取措施。例如,某公立医院在某年度的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业财融合平台及时发现了一项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情况,经过进一步核查,确认是由于某科室未按规定执行采购流程所导致的资金浪费。通过这一及时的风控发现,医院不仅避免了资金流失,还提高了各部门的财务责任意识。
业财融合还推动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如何实现信息的集成与共享,而业财融合恰恰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构建集成化的业务和财务管理平台,医院能够实现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确保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共享,从而提升医院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公立医院通过实施业财融合,已经实现了财务管理与业务运营的深度融合,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还推动了医院的全面信息化建设。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公立医院逐步推进业财融合改革,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透明的医疗服务,也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